• <p id="xcwru"><strong id="xcwru"><xmp id="xcwru"></xmp></strong></p>
    <pre id="xcwru"><label id="xcwru"></label></pre>
    <bdo id="xcwru"><noscript id="xcwru"><rp id="xcwru"></rp></noscript></bdo>
  • <track id="xcwru"></track>
      <acronym id="xcwru"></acronym>
      隧道混凝土施工

      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要求

      2021-04-25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584

      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要求

       1。高性能混凝土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以耐久性為主要技術指標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必須保證以下性能:耐久性、和易性、適用性、強度、體積穩定性和經濟性。要求水膠比低,選用優質原材料,除水泥、水和骨料外,必須摻入足量的細礦物摻合料和高效摻合料二。原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要求

      1。水泥:

      水泥應為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合材料應為礦渣或粉煤灰有抗硫酸鹽侵蝕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選用中耐酸硅酸鹽水泥或高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不應使用早強水泥。京滬高速鐵路

      熟料中C3A含量≤8%,C3A≤6%;堿含量≤0.80%,當骨料具有堿硅酸反應活性時,水泥的堿含量不應超過0.60%C40及以上混凝土水泥的堿含量不應超過0.60%

      2。細骨料:

      細骨料應為潔凈的天然中粗河砂,級配合理,質地均勻牢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或由特殊單位生產的人工砂不應使用山沙。不得使用海砂。吸水率不應超過2%

      細骨料應以中間細骨料為主。使用粗細骨料時,應增加砂率,并保持足夠的水泥或膠凝材料用量,以滿足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細骨料時,砂率應適當降低。細度模數要求≥2.3%細骨料的堿活性應采用砂漿棒法進行測試,細骨料砂漿棒的膨脹率應小于0.10%,否則應采取抑制堿-骨料反應的技術措施。人工砂和混合砂的壓碎指標值應小于25%

      3。粗骨料:

      粗骨料應為干凈的碎石,級配合理,顆粒形狀良好,質地均勻牢固,線膨脹系數小。碎石也可以用來代替砂巖碎石

      粗骨料應采用二級或多級級配,其松散堆積密度應大于1500kg/m3,密實孔隙率應小于40%,吸水率應小于2%二級級配碎石,C505-10毫米,10-25毫米,C30 5-16毫米,16-32.5毫米

      4。礦物摻合料:添加

      各種磨細礦物摻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品種:粉煤灰、礦渣粉、硅灰、鐵灰、稻殼灰、沸石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主要使用粉煤灰和磨細礦渣粉

      強度等級不大于C50的鋼筋混凝土應選用國標一級或二級粉煤灰,但應控制粉煤灰的燒失量不大于5.0%,細度不大于20%;對于強度等級不小于C50的預應力混凝土,應選用國家標準一級粉煤灰,但粉煤灰的燒失量應控制在不大于3.0%

      粉煤灰通常與不少于20%的礦粉混合5.外加劑

      外加劑應是減水率高、坍落度損失小、摻入適量空氣的產品,能明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質量穩定。外加劑與水泥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劑應經鐵道部鑒定或審查,并通過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聚羧酸系列產品應用作添加劑。施工過程中,應進行減水率試驗和固含量試驗。

      6。水

      混合水可以飲用使用其他水源時,水質應符合表1的要求。不得使用海水混合和養護。

      表1混合水質指數

      項酸堿度不溶、毫克/升可溶、毫克/升氯化物(以氯計算)、毫克/升硫酸鹽(以SO42-計算)、毫克/升堿含量(以當量Na2O計)、毫克/升預應力混凝土> 4.5  4.5 1。攪拌

      混凝土原材料應嚴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準確稱量,稱量最大允許偏差應滿足以下要求:水泥和外加劑1%;添加劑1%;合計2%;混合水1%

      2。運輸

      應保持運輸混凝土的道路暢通,保證運輸過程中混凝土的均勻性,運輸到澆筑現場時不得分層、離析或漏漿,并應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氣量等工作性能。

      混凝土應在攪拌后60分鐘內泵送,并在l/2初凝時間前泵送所有混凝土應在初凝前澆注在交通堵塞和炎熱天氣下,應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大。

      3。澆筑混凝土

      (1)前,應根據工程特點、施工環境條件和施工條件,包括澆筑起點、澆筑進度方向和澆筑厚度等,提前設計澆筑方案。;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得無故改變預定的澆筑方案。

      (2)澆筑混凝土前,仔細檢查鋼筋保護層墊塊的位置、數量和緊固程度。構件側面和底部的墊塊至少應為4個/m2。綁扎墊塊和鋼筋的鐵絲不得伸入保護層。使用細石混凝土墊塊時,其耐腐蝕性和抗壓強度應高于構件體的混凝土,水膠比不應大于0.4使用塑料墊塊時,塑料的耐堿性和耐老化性應良好,抗壓強度不小于50兆帕。

      (3)混凝土入模前,應使用專用設備測量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如溫度、坍落度、含氣量、水膠比和泌水率。只有混合料性能符合設計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才能澆注到模具中

      當設計不要求時,混凝土入模溫度應控制在5 ~ 30℃

      (4)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自由落體高度不得大于2m;當混凝土超過2m時,應借助溜槽、串筒、漏斗等器具運輸,以保證混凝土不分層。

      (5)混凝土澆筑應分層連續進行,間隙時間不得超過90分鐘,施工縫不得任意留置混凝土的攤鋪厚度不應大于600毫米(當泵送混凝土時)或400毫米(當使用非泵送混凝土時)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在底部澆筑50 ~ 100 mm厚的水泥砂漿(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6)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不小于40分鐘,終凝時間不大于600分鐘4.振搗

      (1)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隨時振搗,使混凝土均勻密實。振搗應采用插入式振搗棒的垂直點振或插入式振搗棒與附著式振搗器的組合振動。當混凝土較粘時(如采用桶運法澆筑的混凝土),振動點應加密。一般情況下,

      (2)混凝土應使用插入式振動器夯實;炷翗嫾、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或其他薄層部件的頂面可用平板振動器夯實。

      (3)混凝土振搗密實的一般標志是混凝土表面基本不下沉,氣泡不連續噴出,混凝土液化灌漿后表面平整。

      (4)不得在模板中使用振搗棒使混凝土流動或長距離運輸混凝土,造成離析搗固后1.5-24小時內不得振搗混凝土。(5)

      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應避免重復振搗,防止過度振搗應加強對模板支撐的穩定性和接縫嚴密性的檢查,防止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漏漿

      (6)應根據結構尺寸和鋼筋間距,合理選擇振搗工藝,選擇不同的型號、振搗工具,如振搗棒直徑、頻率等。為保證鋼筋保護層混凝土的質量,保護層混凝土的特殊振搗和鏟挖應選用小直徑振搗棒或手動鏟

      (7)表面混凝土振搗完成后,應及時修整和找平混凝土的外露表面,待測泥漿應進行二次抹面,并壓光或打毛。抹灰時嚴禁灑水,防止過度操作影響表面混凝土質量特別是寒冷地區的凍融混凝土和干旱地區的混凝土,更應注意保證施工抹灰過程的質量

      養護

      (1)混凝土振搗完成后,應及時嚴密覆蓋混凝土外露表面,以減少暴露時間,防止表面水分蒸發。有外露表面保護層的混凝土初凝前,應將覆蓋物卷起,用抹子將表面至少摩擦和擠壓兩次,使其光滑,然后再覆蓋。此時,應注意在混凝土最終凝固之前,覆蓋層不要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

      (2)混凝土的蒸汽養護可分為四個階段:靜態停止、升溫、恒溫和降溫靜態停車時,環境溫度應保持不低于5℃,且在灌裝完成后4 ~ 6小時內不得升溫。升溫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溫時,混凝土內部溫度不得超過60℃,最高溫度不得超過65℃。恒溫養護時間應根據構件脫模強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和環境條件,通過試驗確定。冷卻速度不得大于L0℃/h。

      (3)混凝土帶模養護期,應采取帶模包裹、澆水、噴水或蒸汽等措施進行保濕、保濕養護

      (4)拆除表面覆蓋物或脫模后,混凝土應通過蓄水、澆水或覆蓋灑水進行保濕養護此外,當混凝土表面處于潮濕狀態時,暴露的表面混凝土可以快速地被諸如亞麻和草簾的材料覆蓋或包裹,然后諸如亞麻和草簾的保濕材料可以用塑料布或帆布等以良好的狀態被覆蓋(包裹)。在涂層(包裹)過程中,涂層(包裹)應完好無損,相互完全重疊,內表面應具有凝結的水滴有條件的路段應盡量延長混凝土涂層(包裹)養護時間

      (5)混凝土終凝后的持續保濕養護時間應符合表2的要求

      表2不同混凝土的最小濕養護時間

      大氣濕度(相對濕度≥50%),無風,無陽光直射, 平均日氣溫t(℃)5≤t (6)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應注意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因環境因素(如日曬)的影響而發生劇烈變化 )在養護過程中,混凝土芯與表面、表面與環境的溫差不應超過20℃(當截面較復雜時,不應超過15℃)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制定嚴格的養護計劃,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以滿足設計要求

      (7)冬、熱季節混凝土拆模后,如果天氣突變,應采取適當的保溫(冷季)保溫(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產生過大的溫差應力

      (8)混凝土養護期間,應對代表性結構進行溫度監測,定期測量混凝土的核心溫度、表面溫度、環境溫度、相對濕度、風速等參數,并根據混凝土溫度和環境參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養護制度,嚴格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使其符合要求。

      當晝夜平均溫度低于5℃或最低溫度低于-3℃時,應按冬季施工處理

      6.拆除

      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只有當混凝土強度達到2.5兆帕以上,且表面和邊緣未因拆模而損壞時,方可拆除側模;炷翉姸冗_到表3要求后,方可拆除底模。

      表3底模拆除所需的混凝土強度

      結構型結構跨度(m) ≤2板,拱2 ~ 8 > 8 ≤ 8梁> 8懸臂梁(板)> 2 100 ≤ 2 100 75%混凝土設計強度(%) 50 75 100 75 7  

      帶預留孔的芯;騼饶,只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構件表面不坍塌、不開裂時,方可拆除除了考慮拆模時的混凝土強度外,

      混凝土的拆模時間還應考慮拆模時的混凝土溫度(由水泥水化熱引起)不宜過高,以防止混凝土在暴露在空氣中時冷卻過快和開裂,甚至不能在此時澆筑冷水養護。在混凝土內部溫度開始下降之前以及當混凝土內部溫度達到最高時,不得拆除模板。

      正常情況下,結構或構件核心混凝土和表面混凝土與環境之間的溫差大于20℃(截面較復雜,溫差大于15℃)時不應拆除大風或溫度急劇變化時,不宜拆除模板。在寒冷季節,如果環境溫度低于0℃,則不宜拆模。在炎熱多風的干燥季節,應采用分段拆模、同時拆蓋的拆模工藝。拆除應按模板安裝的順序反向進行;炷敛坏脫p壞,模板損壞應減少。當模板與混凝土分離時,可以拆卸和提升模板。拆模后的混凝土結構只有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才能承受所有設計荷載。

      4;炷临|量檢驗

      1?倓t

      混凝土質量檢驗包括施工前檢驗、施工過程檢驗和施工后檢驗施工前,所有檢查項目應在施工前合格;當施工過程中的檢驗項目不合格時,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進行調整,合格后方可繼續施工。施工后檢驗項目應與施工前和施工過程檢驗項目一起作為質量評定和驗收的依據。

      2。

      (1)根據規范要求,施工前檢驗水泥、骨料、礦物摻合料、外加劑、水等主要原材料的產品合格證和出廠質量檢驗報告。對于混凝土應在現場檢查。其中,主要原材料質量的出廠檢驗結果應符合本技術條件的相關要求(2)根據規范要求,

      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礦物摻合料、外加劑、

      水等主要原材料均應復檢復驗結果應符合本技術條件的相關要求

      (3)應按設計和施工要求復核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性能,并檢查攪拌工藝及相關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抗裂性和耐久性試驗結果其中,混凝土的耐久性應由國家、鐵道部批準的權威部門或業主指定的部門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本技術條件的相關要求。

      3。施工過程檢驗

      (1)按規范要求對混凝土用水泥、骨料、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混合水等主要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日常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本技術條件的相關要求

      (2)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應按規范要求進行日常檢驗,檢驗結果應滿足設計、施工和批準的施工配合比的要求。

      (3)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應按規范要求進行常規檢驗,檢驗結果應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

      (4)混凝土的耐久性應按規范要求取樣,檢驗結果應滿足設計或本技術條件的要求。

      (5)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如更換水泥、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主要原材料的品種和規格,應重新進行混凝土配合比選擇試驗,并對試驗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應分別滿足相關要求

      (6)用于施工過程控制或質量檢驗的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取樣試件應從同一混凝土板或同一輛卡車運輸的混凝土中取出

      4。根據附錄J,施工后檢驗

      應采用以下方法檢驗固體混凝土質量1.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固體結構表面是否有非外部裂紋當混凝土表面出現非外力裂縫時,普通混凝土結構表面裂縫的最大寬度不應大于0.20mm,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不應出現結構裂縫

       2;炷帘Wo層厚度的檢測應采用無損檢測方法(當對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結果有疑問時,可采用局部損傷法進行復核,復核后應及時修復受損部位)。檢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3。根據TBL 0426-2004鉆芯取樣的具體要求,在現澆混凝土實體結構上隨機鉆取混凝土芯樣,抽取混凝土芯樣根據附錄A確定固體混凝土的電通量測定結果應滿足設計或本技術條件的要求。

       4。當設計要求混凝土抗凍性時,應根據TBL 0426-2004取芯取樣的具體要求,在現澆混凝土實體結構上隨機鉆取混凝土芯樣。根據dl/t5051-200l確定固體混凝土的氣泡間距系數測量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要求

      (參考)


      2008 . 11 . 27




      上一篇: 沒有了!

      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要求-鋼纖維信息網

      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咨詢服務熱線:13920335883

      鋼纖維信息網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

      電話:139 2033 5883

      郵箱:jinshangmingwl@126.com

      官方:www.www-1260666.com

      Copyright © 2021 fibered.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中心:天津金尚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本網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網立場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馬上進行處理!技術支持:金尚銘網絡

      在線客服
      咨詢熱線
      13920335883
      15302025162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99不卡 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性涩av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国产专区日韩精品欧美色
    1. <p id="xcwru"><strong id="xcwru"><xmp id="xcwru"></xmp></strong></p>
      <pre id="xcwru"><label id="xcwru"></label></pre>
      <bdo id="xcwru"><noscript id="xcwru"><rp id="xcwru"></rp></noscript></bdo>
    2. <track id="xcwru"></track>
        <acronym id="xcwru"></acronym>